找到相关内容184篇,用时5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儒释道的“中”观看中国人文精神

    是“空”。这种极度辨证的观点就要求其方法论上也一样,既重视佛法真谛的存在,又破除俗世一切假象(是空)。儒家讲入世,肯定现实世界和一切事物的存在,也因此承认事物的质的稳定性。道家讲出世,虽然肯定现实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73481901.html
  • 凉州大云寺:中日友好的见证

    佛教真谛,必须不怕困难,不畏险险,亲自实践,不断探寻。”沙门志满遵照师傅的教训,立志寻求佛法真谛,渡海亲自来到中国,游历各地。在朝拜佛教胜地凉州大云寺时,看到寺院残破坍塌、颓垣断壁之惨景;并由于他了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45482951.html
  • 云门佛学院:传承佛法 培养僧才

    谈到的第二点。   第二,农禅并重,继承中国汉传佛教的优良传统。   虽是佛学院,但我们是走的学院丛林化的路子。让学生从农禅并重的实践过程中去磨练自己的烦恼习气,去体悟活活泼泼的佛法真谛佛法不是...   云门佛学院:传承佛法 培养僧才   要弘扬佛法,培养僧才是当务之急,前任会长赵朴老在世时也多次提出,佛教的兴盛关键在培养人才,第一是培养人才,第二是培养人才,第三还是培养人才。佛法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311387951.html
  • 佛教临济宗的开创者──义玄禅师(上)

      佛教临济宗的开创者──义玄禅师(上)   潘正公:资料整理   中国佛教临济宗的开创者义玄禅师,俗姓邢,曹州(今山东省东明县一带)人,幼年机敏,孝闻乡里,后落发为僧。他为寻找佛法真谛,不畏艰苦,踏遍神州万水千山。后参黄檗山希运禅师(六祖慧能第六代传人)学习经律论。唐大中八年(公元1854年)辗转来到河北镇州(今正定),看中了这块人杰地灵,物华天宝的土地,在城东南三里许的临济村...

    潘正公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11688811.html
  • 仁昌法师: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

    伟大的佛陀引导我们的就是去实践人生,认知和体达自我,去奉献大众,让佛法真谛之甘露遍洒三千大千世界,活于当下,欢喜而安详。本文从个人的经历来探讨佛弟子对人类 文化的伟大使命和社会责任。  ...的就是去实践人生,认知和体达自我,去奉献大众,让佛法真谛之甘露遍洒三千大千世   界,活于当下,欢喜而安详。   苏州灵岩山寺是近代净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弘化和圆寂之宝所。位于...

    仁 昌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273232.html
  • 陈鹏释译:唯识四论(4)

    诸法胜义:以上种种佛法真谛,即有关[三性]、[三无性]的义理。],亦即是真如[注释:真如: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,与[实性]、[佛性]、[真理]是同类概念。如:如常、稳住。],  常如其性故,即唯识实性[注释:...  第四「修习位」,相当于菩萨修行的「修道位」。于此位,已经悟得「我法二空」、「万法唯识」的佛法真谛,更须修道以求知行合一,得究竟佛果。颂文说:  (二十九)没有思虑、没有分别、没有得失的清净智慧,是...

    陈鹏释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450004.html
  • 大乘唯识学派的五位百法

    净心不疑名信。”佛家认为,只有具备了对佛教教义学说坚定不移信念的人,才能排除其他一切杂念,并通过不断的宗教修行,使内心得到清净,一心去追求真谛。所谓“于实德能,深忍乐欲”,即是一信佛法真谛“实”有,于诸法真谛深信乐欲;二信佛法真谛有“德”,深信佛法真谛有真实清净之功德;三信有“能”,深信一切真实善法能得能成,只要精进修行,就能获得成就。信是佛教对信徒的最基本要求,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仰,且达到丝毫不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96510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(下)

    人群的精神手段——对社会而言是提高道德水准与国民文化心理素质,对佛教徒而言是由菩萨道成佛,才是内在的,吻合佛法真谛的。因此,无论是太虚、印顺、赵朴初,还是任何一位人间佛教的真正...、在世界各国的活力。原始佛教的根本原理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试金石,但如对佛法真谛、对佛教在现代的生命力有足够自信,也应进一步摄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养分。太虚对此是有足够自信的,他甚至意欲融摄基督教与日本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1939596.html
  • 应世殊胜捷法

    真谛佛法的义理在他的心里并没有得到融通,佛说一加二等三,二加一等多少就不知道了,法在他心中不能变通,“活”不起来,派不上用场。这就是“自性不生法,心无所造”。佛法义理本是极其朴素的,所谓放下执著,此心即是佛,自心本来可以造就无量佛事,自性本来可以时时流露佛法,自在无碍。禅们慧能祖师,一字不识,而所说无不佛法,所行无不三昧,自性生法,自心做佛,真正的自在。何故如此?悟透了佛法真谛也!佛法不是心外物,...

    宣南著 寂雯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544221.html
  • 论法眼宗对佛教经典的汲取

    活泼妙用,则是沉于断灭空。道恒担心学人 执着于他的三诀,所以说出之后,立即予以扫除。学人问禅师“如何是正真一路?”禅师答 :“七颠八倒。”禅师之答,旨在启发学人在烦恼的现实生活中证悟佛法真谛,但学人听...生活之中体证佛法真谛。基 于这一认识,法眼宗人在汲取圆觉了义时,注重将佛法的源头指向现实生活。《圆觉经》: “善男子,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,名为圆觉,流出一切清净、真如、菩提、涅[FJF]?[FJ ]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3553515.html